说起刹车,对于我们日常行车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它的好坏直接与车主的生命安全挂钩,同样刹车的性能也是衡量一辆车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正是因为对于刹车的看重,很多车主都希望通过对刹车的改装来达到更好的制动性能,但是刹车真的能随便改吗?
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别人负责,很多车主看重刹车的本质和想法是好的,但是若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乱改,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那么刹车改装中到底有怎样的误区,乱改刹车又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呢?
改装误区一:改刹车,制动距离一定短
很多对爱车的制动系统进行改装后的车主都会感觉刹车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甚至认为会因此有效缩短爱车的制动距离,其实这更多是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花了钱刹车性能提升是理所应当的,但实际结果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想要在制动距离上获得良好的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均息息相关。
1、车重:车身质量越大,相对而言惯性越大,对制动力当然要求就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各家都在追求车身轻量化的原因之一。
2、制动能力:说起刹车当然少不了制动能力,除了对本身的制动力度有所要求外,。另一个是制动系统的抗热衰性能,刹车过程中一旦因温度过高超越极限,很有可能会出现刹车失灵的情况。因此不同的刹车类型好坏不仅在于本身,抗热衰减的能力同样重要。
3、抓地力:不管再厉害的刹车,与地面接触的终究还是轮胎,轮胎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制动性能的好坏,因此对与轮胎一定要做到勤检查。除此之外,前后配重、悬挂特性、路面摩擦力也是衡量的标准之一。
一般原厂的刹车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与车辆相对匹配的,一辆车在前期研发及量产前会有多次的论证与测试,刹车与轮胎及其他部件的配合处于一个理想的阶段,如果你贸然改刹车或轮胎尺寸,非但不能使刹车距离减短,反而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改装误区二:改盘刹一定比鼓刹效果好
这个相信很多人都明白,鼓式刹车相比较盘式制造成本低,维修起来相对方便,所以它更多被使用在小微型车上。
正因如此,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鼓式刹车很low,其实事实并非这样,鼓刹的制动力度并不会较盘刹差,只不过在抗热衰减性能上稍逊一筹,因此对于市面上主流的前驱车而言,鼓式刹车会被使用在后轮上。
那为什么的是低端车型使用鼓刹,究其原因是其自重轻、动力较弱,因此对于制动的负担也没那么大,衰退过度的情况就不太可能发生,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成本更低的鼓刹便成为了不错的解决方案。
改装误区三:改好刹车可以随意暴力驾驶
改装刹车系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操控性能和耐用性有所提升,但凡事终会有个度。因为刹车系统是由很多部件构成,它们的承受和匹配上都会有一个度,如果因为单纯因为套高性能的刹车就可以无所忌惮的暴力驾驶的话,一旦突破承受极限刹车系统因故障而失灵,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改装误区四:乱改刹车分泵
说起改装这件事,其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刹车其实绝大多数的金钱和精力多用在了提高抗热衰退性能上,如果只是分泵性能出色,刹车片、刹车盘等不配套也无济于事,所以在改装分泵后,对整套制动系统相应的要求也会更高。另外还面临刹车总泵与分泵不协调的问题,随意改、单独改刹车分泵导致刹车性能未有明显提升的情况并不少见。
改装误区五:前后卡钳不按比例乱搭配
有不少朋友有着这样的看法,认为对于市面上占绝大多数的前驱车型来说,刹车基本都是靠前轮完成,只需对前轮做升级即可,其实这样的观点并不正确。在刹车的配装中,前后配比尤其重要,对在制动过程中按多少比例分配有着严格的要求。
因此纵然想改装,这个比例也切莫改变。如果你只想换前面的刹车盘,那么这个理想比例必然会发生失衡,不仅会导致制动距离的增加,更有甚者会导致车辆失控。
最好的方式则是升级原车刹车盘和卡钳按比例来升级。首先要了解原车前后刹车分配比例参数,在这个基础上来选择前后盘和卡钳。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刹车性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刹车对汽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优秀的制动性能可以让出行更安心、省心,同时也能让驾车更富乐趣。但对于制动,对于改装,我们首先需要树立起正确的意识,只有正确的使用才能让它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反之则可能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