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轿车
宝马X家族
宝马M家族
宝马i家族
Z系列跑车
其它车型
ALPINA

一台赛车给人的魅力不仅仅有惊人的速度,巨大的声浪和帅气的车身拉花,还有巨大的尾翼。这源于人们对挑战极限的追求。但是一辆普普通的家用车只要稍微加个小尾巴,就可以多几分这样的迷人气息。所以给自己的车加装尾翼在全世界蔚然成风。

我们所说的汽车尾翼,其学名应该叫做“后扰流板”或“后扰流器”(侧裙等空气动力套件也属于扰流板)。而尾翼这个词本来是用于飞机上的,它起到了增强飞机的稳定性的作用。“扰流板”这种空气动力学设备的灵感,的确来自于机翼。

在上世纪20年代末,德国欧宝的工程师正在设计世界上第一辆火箭推进式汽车,名为“欧宝RAK 1”。但不幸的是,这台有梦想的火箭车,一直不能安分地待在地面上,速度一快就有了“起飞”的想法。

工程师们突然想到了飞机,既然机翼可以提供升力,那倒着安装也就能提供下压力。于是他们就在车侧安装了两个小型机翼想试试效果,没想到却出奇地好用。它能让火箭车在45mph(英里/小时)以上的速度行驶时仍然紧贴地面,甚至后来速度增加了两倍都依然奏效。那时,这种东西还被称作是“Upside-down wings(颠倒机翼)”。遗憾的是,这种方法却没有普及起来。

直到1967年,莲花车队(路特斯车队)推出的F1赛车——“莲花49”,才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使用“尾翼”的汽车。这时的“尾翼”还不能称为扰流板,也仅仅是把那个“Upside-down Wings”安装在了车尾,变成了“尾翼”,而且安装位置要比车身高出许多。莲花车队的车手Jim Clark驾驶这台加装了“尾翼”的赛车不仅在第一次比赛中取得了胜利,而且连续赢得了12站的冠军。这下大家都明白了,原来这种“尾翼”可以提高赛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看到了“尾翼”的优势后,各车队都争相模仿,都在自己车身上装了高高的“尾翼”。但很多不成熟的设计和安装问题导致尾翼断裂脱落的事故频频发生,极大地影响了比赛的安全性。最后国际汽联要求F1赛车必须降低“尾翼”的高度,直接安装在车身上。但无论结果怎么样,一级方程式的历史被“尾翼”永远地改变了。从60年代末开始,下压力和“尾翼”成为了F1赛车设计的关键性因素。普及之后,“尾翼”才有了一个专业的名称——扰流板,但人们早已习惯了叫它“尾翼”。

从保时捷第一次给911加装了一个叫做“鲸尾”的后扰流板,这才把后扰流板引向了民用车市场,厂商也不断地以这种带有速度感的配置吸引大家的眼球,甚至衍生出了“后扰流板”庞大的后市场。各种各样的尾翼,大的小的,有用的没用的,合理的不合理的都被设计生产出来,让这个市场变得鱼龙混杂,迷惑了不少的消费者。

那扰流板这种东西有什么用,又应该如何使用呢?

按照空气动力学原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空气阻力,车速越快,空气阻力就越大。当车速超过60km/h,空气阻力就会对汽车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为了有效地减少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要在汽车尾部加装后扰流板。它的作用就是使空气对汽车产生下压力,从而提升对地面的附着力。因为它能抵消一部分升力,防止车体上浮,使汽车能紧贴着道路行驶,从而起到提高行驶稳定性的作用。

如果对于赛车来说,这种下压力无疑是更让人兴奋的,它能让赛车拥有更好的高速稳定性,以更快的速度行驶,过弯。尤其对于后驱车来说,加装后扰流板的优势跟你更加明显:后扰流板的安装位置可以直接给驱动轮施压,让它紧贴地面,提高抓地力,减少在急加速时的打滑现象。

但是前轮驱动车型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后扰流板倾向于增加后轮的附着力,而前轮驱动的赛车本身重心在前,是需要给前轮施加更大的压力,而后扰流板产生的下压力则会让车体以后轮为中心产生跷跷板效应,把前轮压离地面,这意味着你的前轮会很容易失去抓地力,导致汽车失控。所以前轮驱动的车型,应该加装的是前扰流板(加装在前唇部位)。

大型扰流板对于普通的民用车来说,在稳定性方面收效甚微:家用车速度一般不会超过120km/h,汽车自身的重力和轮胎的摩擦力已经足够应付日常驾驶。不过在燃油经济性方面,合理地使用后扰流板还是有很明显的好处的:因为民用车的小型扰流板足够“小”,恰好能减少因尾部空气压强差导致的风阻,同时还不会给车身造成过大的下压力。一些车型尾部直接做成上翘的造型,或者加一个小小的“鸭尾”,都能起到既美观又省油的作用。

无论是民用车还是赛车,他们的外形和空气动力学部件都经过了非常严密的计算、设计和测试。如果盲目地加装后扰流板,不仅不会给汽车带来好处,甚至会给汽车带来不良影响。扰流板下压力过大会给汽车增加风噪,增加风阻,增加油耗,让车胎快速磨损。那些像赛车身上一样巨大的后扰流板如果不经过科学的调校更是容易让汽车失控,对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另外,改装市场鱼龙混杂,像后扰流板这种改装产品种类也不在少数,甚至有黑心商家为了利益而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让不少消费者蒙受损失。

所以宙斯建议大家,如果想要加装后扰流板,首先,要了解其原理和作用。其次看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车,会不会有不良影响。最后,在选择产品时也要多加小心,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安装。而大型后扰流板这种过于专业的东西,如果没有专业的赛车改装知识,最好还是不要考虑。

国家法律也对此也有严格的规定:根据交通法规附件十五第 4 条第 1 项规定:车身空力套件(包含汽车裙部、扰流板、尾翼)不用到车管所办理变更登记,但在变更(或改装、加装)时需符合下列规范:套件不得突出车身两侧及前、后方影响行车安全。不得有锐利边角。

总之,扰流板是个好东西,它不仅让汽车赛事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更给民用车增加了美观度,提供了使用上的便利。但是真正使用起来也需要注意方式,选择质量有保证且适合自己车型的,就是最好的。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下载蓝天白云社

支持 iOS 和 Android

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