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轿车
宝马X家族
宝马M家族
宝马i家族
Z系列跑车
其它车型
ALPINA

我们都知道在买车时车身上会张贴一张黄色的油耗标签,黄底黑字醒目地标出了该车的百公里油耗水平,这也往往成为大多数人对一辆汽车燃油经济性最直接的判断手段,然而,更多的人在买车之后却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小心翼翼地驾驶,都难以达到油耗标签上的低水平。根据某APP中21万车主手动输入的行驶里程及油耗数据样本来看,汽车油耗标签上的工况油耗和实际油耗之间的平均差异值已经达到了25%左右,甚至更高。为什么官方理论和日常驾驶的油耗标准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又是从何而来?

既然我们在日常使用中的油耗和官方开出的油耗标签差距不少,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来了解下官方油耗标签上的数字是怎么出来的。这不了解还不知道,一经了解我们发现关于油耗测试还真有不少门道,就连测试条件和标准全世界也不是一碗水端平。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三种油耗测试工况,分别为欧盟工况(NEDC),美国工况(CAFE)以及日本工况(JC08)。

1、欧盟工况

  欧盟工况油耗测试主要适用于欧洲,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测试时的工况条件分为市区工况和市郊工况。在市区工况的测试中,一个循环过程内最高车速为50km/h,平均车速为18.35km/h,测试时间为195s,整个市区工况的测试由四个相同的循环过程组成,一共需行驶4.052km距离。在市郊工况测试中只有一个循环过程,平均车速62.6km/h,最高车速为120km/h,需行驶6.955km路程。不难发现在欧盟测试标准中,车辆多处于匀速行驶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动机也会维持在比较良好的工况条件,而环境温度也没有被考虑到测试条件中,要知道空调的使用对于油耗表现可是有着不小的影响,所以以欧盟测试的方法测出的油耗结果往往很低。

2、美国工况

美国油耗测试主要适用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其工况条件由三个循环工况组成——包括一个市区循环工况和两个补充循环工况,两个接地气的补充循环工况分别包括了高温空调全负荷运转循环,以及高速和高加速度循环。最终的测试结果将根据三个循环工况的实验数据按比例综合计算得出。其中市区循环工况包括三个部分:耗时505秒的冷启动部分;耗时864秒的瞬态部分;熄火9~11分钟后耗时505秒的热启动测试部分,全程时长大概为2474秒。而在长达40余分钟的测试过程中,车辆不断的加速刹车也很好的模拟了城市道路中走走停停的场面。

不难看出,相比欧盟测试,美国测试的工况条件更加贴近日常的用车状况,不仅在长达40分钟的市区循环工况中考虑到了走走停停的常见拥堵路况,还考虑到了急加速和高温下空调全负荷运转的情况。而美国测试和欧盟测试中的描述油耗水平表现的单位也不相同,美国测试中用描述油耗的单位为“英里/加仑”,而欧盟测试中则使用我们喜闻乐见的“升/百公里”。

3、日本工况

在了解了欧盟测试和美国测试后,日本测试则就不难理解了,其实日本的油耗测试标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10月以前的10/15测试,和欧盟标准很相近,10/15测试分为两个测试工况,它在车辆热启动时进行测试,“10”表示模拟市区路况进行的10项测试,“15”表示模拟郊区路况进行的测试,在对“10”测试三遍并对“15”测试一遍后通过平均值得出最终油耗水平。由于测试总时间仅为660s,一次测试过程中车辆也只行驶了约4.16公里,所以它很难反映出车辆的实际油耗和排放情况。

于是日本在2005年提出油耗测试的JC08新规,其更像美国测试,增加了频繁松踩油门的过程,模拟了等红绿灯和紧急制动的情况以及郊区过碎石路段等情形,毫无疑问JC08新规更加贴近日本本国的实际用车环境,其测试结果的单位也使用了和之前二者不同的“公里/升”,意思是每升油能够跑多少公里。

  欧盟工况油耗测试主要适用于欧洲,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测试时的工况条件分为市区工况和市郊工况。欧洲沿用多年的NEDC标准,最早可以追溯至1970年代的ECE-15标准。其中经过数次升级,于1997年正式定为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 新欧洲测试循环标准)。

NEDC标准由四个重复的“城市道路循环”以及一个“市郊道路循环”组成。一套完整的测试循环需要经历1180秒,累计行驶里程11.04公里。测试当中车辆的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小时,平均速度约为34公里/小时。

欧洲的NEDC标准到现在已经沿用了非常非常多年,最后一次更新也已过去了20年。用欧洲人自己的话说:“已经跟不上时代。”从一些车辆的宣传手册当中也能发现,欧洲标准下的车辆油耗“低得惊人”通常一辆紧凑型车只有三升到四升的百公里油耗,而一辆中型车也只有五升左右的油耗,这是这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图中所示车辆为宝马320,欧洲标示的综合油耗仅为5.3-5.5L每百公里。

从刚才的数据可以看得出来,NEDC循环的标准已经过于简单。随着各国各地的城市化建设发展,车辆所行驶的路况已经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拥挤。尤其是城市当中的堵车情况越来越多,NEDC标准就显得过时了。

欧洲也因为沿用这套过时标准时间太长,而错过了混合动力的黄金发展时间。试想一下,如果一辆纯内燃机车本身只有四升左右的百公里油耗,相比类似的混合动力汽车,在NEDC标准下并没有明显的油耗劣势,厂家自然不会下功夫研究混动技术。所以说,大部分欧洲厂商都因此错过了混合动力汽车时代。所以现在市面上的混动汽车,也少有欧系品牌。

相比混合动力,欧洲更倾向于纯电动而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危机越来越严重,当欧洲人开始反应过来“我们需要新能源”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见,欧洲是处于一个“从汽油直接进入纯电”的快速变革时代。缺少混合动力的过渡时期,大部分欧系厂商在应对未来的新能源车辆时,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而从2017年9月开始的实行的欧6C标准,将会放弃沿用多年的NEDC标准,转而采用WLTP标准。WLTP标准全称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Procedure,意为世界轻型汽车测试规程。该标准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牵头,集合欧洲、日本等国众多专家联合研究,并于2015年正式编纂而成。其中油耗测试循环也被称为WLTC循环(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

新标准充分研究了世界各地的不同道路行驶情况,相比NEDC标准而言,WLTP标准难度提升了很多,单从曲线图就能看得出,车辆行驶时会经历更多的加减速过程,这会大大提高车辆行驶过程当中的油耗。对于家用车而言,车辆的功率质量比往往大于第3级别标准的34千瓦/吨,所以第3测试级别也最受关注。

WLTC循环第3级别测试循环总共持续1800秒,累计行驶历程23.3公里,车辆的最高车速提升至131公里/小时,平均速度为47公里/小时。车辆的最高速度,平均速度,最大加减速度以及加减速度频率,相比NEDC标准都有了较大提升,整体难度提升不少。一些“油老虎”将很有可能因此退出历史舞台,离我们远去。

说完了欧洲,那中国这边会有什么变化吗?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内施行的工信部油耗测试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欧洲NEDC标准。而根据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颁发《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表明,从2020年7月1日开始,中国即将实行的国六测试,也将采用WLTP标准(有适当更改)。

从表面上看,测试标准的更换也只是一次“常规升级”而已。但此次升级幅度之大,足以令无数厂商汗颜,尤其是许多本就不擅长油耗控制的油老虎厂家。许多实力较强的合资品牌,都表示感觉到了不少压力。大众全新的1.5TSI发动机相比现款的1.4TSI发动机,提升排量但动力不变的做法,就是为了应对更加严格的测试法规。而对于研发能力并不占优的自主品牌,可以说是"压力山大"。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更多"升级但不加动力"的环保发动机诞生,也能看到不少厂商开始"抱团取火"。

以政策推动技术发展的方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样的方法对目光短浅的轻研发型企业尤为有效。欧洲此次抛弃沿用多年的NEDC测试循环,也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环保,没给我们留下多少时间了。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下载蓝天白云社

支持 iOS 和 Android

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