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轿车
宝马X家族
宝马M家族
宝马i家族
Z系列跑车
其它车型
ALPINA

       汽车油箱材质这个本应十分冷门而且专业的问题由于受到国内某一电视节目的引导,一时间金属油箱在部分消费者心目成为了不安全、低成本的代名词。那么在事实上,金属油箱是否真的如该节目所描述的那般可怕?

       在这个节目当中,记者对市面上不少类型的汽车油箱类型做了调查,发现大部分车型的油箱都采用了工程塑料材质,然而仍然有一小部分,尤其是日韩系车型仍然在采用铁质油箱,随后记者又用一系列看似通俗易懂的实验和历史上的事例来证明铁皮油箱不安全,厂家是为了节省成本所以致消费者安全而不顾,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国标允许油箱采用金属或塑料材质

 

       作为关乎驾乘者及行人安全的重要交通工具,机动车无论在设计、生产或是运行环节都具有完善的国家相应法规作为约束,而对于燃油箱这种与安全和环保紧密相关的部件则更需是要满足一系列强制标准。经过我们对相关标准的查阅发现,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上并未限制油箱材质,而GB18296-2001《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则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M类和N类汽车的金属燃油箱和塑料燃油箱”,显然以金属或塑料作为油箱材质是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另外QC/T 644-2000《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还特别针对金属油箱做出了相关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显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在市场上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新车均是符合这些相关法律标准的,其安全性能得到了国家强制机构的检验及认证,至于油箱使用何种材质实在无需太过纠结。

 

       油箱材料是多种因素权衡的结果

       既然都能满足国家法规,那为何还会出现塑料与钢铁这种材质之争呢?这就与各整车厂家在车辆设计初始的理念与要求有关,一般来说,油箱材质的确定是多项性能指标相互权衡的结果,这里面包括防泄露、阻燃、抗挥发、可回收、耐腐蚀、轻量化、易成型以及制造成本等等。就我们目前常见的主流车型而言,一般金属油箱通常采用双面镀锌钢板经冲压之后焊接而成,而塑料油箱则是采用一种称为高密度聚乙烯的材质通过吹塑方式成型。从传统理论上讲,前者在阻止燃油挥发(减少HC污染)、材料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后者的长处则在于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重量更轻、更易制成复杂形状以适应整车布置需求等,至于成本方面,经咨询业内人士得到答复是差别不大,唯独在防止燃油泄露和阻燃方面,不同人士各有说辞。

       有意见认为,塑料材质塑性较好,在碰撞时可产生塑性形变以避免燃油泄露,同时塑料导热性差,可以在外界起火时可减缓油箱内燃油受热速度;但也有人认为塑料在极寒条件下会变脆,容易出现裂纹,并且塑料容易累积静电产生从而电火花,这些缺点则是金属所不存在的。这样看来,似乎双方各有各的道理,但如果抛开理论,实际又将是怎样一番场景呢?

 

       追尾起火真相解读

       或许是受到影视剧里各种特效场景的影响,人们普遍意识中都多少会存在汽车相撞之后容易起火乃至爆炸的联想,由于金属本身在剧烈摩擦或撞击下容易产生火花,这就恰好加大了普通消费者对于金属油箱的担忧。但这里首先应该明白,爆炸是在密闭空间内急速膨胀的一个过程,对于汽车油箱来说,首先油箱内缺少足够的氧气令汽油迅速燃烧,其次加油管、油泵这些塑料制品在火灾高温下会提前融化(如果是塑料油箱本身也会融化),这就打通了与外界大气联通的途径,于是爆炸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至少我们可以确认,现实情况中的汽车只会出现燃烧,而基本没有爆炸的可能。

 

       不合理的油箱布置才是原因所在

       事实上,很多早于80年代的老旧车型都采用后轴后方(即恰好位于后吸能区)(包括国人熟悉的切诺基和BJ2020),好在随着安全理念的提升,现在几乎所有乘用车的油箱都转移到了车身最为坚固的座舱地板下方,即前后轴之间的位置,以尽量减少碰撞时对油箱的冲击。

 

       无论何种油箱安全设计均有临界值

 

采用合理布置的塑料油箱也不可能提供绝对意义上的安全

 

       首先是冲击力度,无论是塑料或是金属油箱,其抗冲击能力及塑形变形量都只是局限在其设计范围内的,当冲击力超过这个临界值时,任意一种油箱均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破裂而造成燃油泄露,而视频中这辆重达十几吨的大型客车在高速下的冲击力显然是普通轿车所无法承受的;其次是火源,尽管塑料油箱本身不会产生火星,但车身及悬挂组件则毫无疑问依然为金属材质,在被追尾发生形变后,被撞轿车车身和悬挂任意部位在地面上拖行时完全可以产生大量火花,退一步而言,即便没有火花出现,油箱下方排气管表面高温也是足以点燃外泄的燃油的,这样一来,自燃就可以得到解释了。

 

       当然,我们也大可不必对现有汽车油箱安全性产生过分的担忧,要知道各大汽车安全评价机构早已均对汽车燃油系统防泄露性能有着明确的评价方法和测试结果,比如CNCAP 2012年版管理规则中对于50km/h 100%正碰、64km/h 40%偏置碰和50km/h侧碰试验中均明确指出“碰撞试验后,若燃油供给系统存在液体连续泄漏且在碰撞后前5 分钟平均泄漏速率超过30g/min,则减去2 分”,而碰撞结果显示,目前在售主流车型无论装备哪种材质油箱,均未出现相应减分项,说明车辆发生撞击只要在设计速度内,均能符合其安全要求。

 

       结论:

       通过一系列理论、实际案例及相关法规的证明,我们可以认为,经过国家标准认证的在售车辆无论其采用何种油箱材质,其安全性都是得到认可并满足相应法规要求的,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大可无需在这一点上产生纠结。如果您对于安全性能额外重视的话,不妨将更多精力放在安全驾驶上,因为正如前文所说,任何安全设计都是有它的临界极限值,如果车速超越了这个极限的话,再怎么可靠的安全设施也只能是于事无补的。

相关推荐

扫描二维码下载蓝天白云社

支持 iOS 和 Android

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