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车友群老有人吐槽,开ATS-L的碰上开3系的,一定要比试一番,搞得很多车主感到懵圈。事实上,网上类似“操控堪比/超越宝马3系”,“空间大,操控好,预算XX万还买什么宝马5系”这样的标题层出不穷,似乎只要蹭上了宝马IP或者打败了宝马,就能在车界里插上一支旗杆占山为王了。
小编就举几个常见的例子,来好好聊聊为什么很多品牌的车都爱和宝马PK一下来证明自己的地位。
凯迪拉克ATS-L——动力制霸,越价位秒杀330?
ATS-L有着亲民的售价,以及全系一视同仁的动力——2.0T直列四缸,279匹马力,400N·m最大扭矩,百公里加速6.2秒,光看这爆炸的动力,就印证了美式豪华的作风,大家知道老美特别喜欢玩Drag Race,钟情于大马力,所以当凯迪拉克ATS-L上街后,但凡见到宝马3系,特别是330车型,都要比试一下了。
诚然,有着强大动力储备的ATS-L在F35 330Li那个时代,确实有着略微的优势,但是马力的堆砌不意味着操控的提升,乐趣的增加。因为ATS-L的变速箱相比于3系的采埃孚8AT,仿佛愣头青般的存在,你往往无法和车子达到一个最默契的配合,所以ATS-L在初段的时候甚至无法发挥出动力的优势。
光看数据,虽然ATS-L有着400N·m的强大扭矩,但是要等转速上升到2900转才会爆发,彼时的320Li,已经低到1350转就爆发最大扭矩了,并且和ATS-L一样会持续到4600转才结束,相比之下,3系的变速箱匹配能够更清楚你在干什么。
但如果钟情于飚直线,彼时的宝马330Li还是有压力的,而在当下的中国车市,马力更大意味着面子,意味着宣传亮点,所以当年凯迪拉克6.2秒破百广告肆虐的时候,还是有一定效果的,虽说最后的销量起来了,但含泪大降价的滋味也不好受。
阿尔法·罗密欧——平民法拉利,“骨折”抗宝马
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传奇的运动品牌,阿尔法·罗密欧落地中国后知名度还是比较低的,当然,相比于凯迪拉克的马力堆砌流,阿尔法·罗密欧的朱丽叶还是比较均衡的,入门级车型拥有200匹马力,330N·m最大扭矩,6.6秒破百确实是比当时的F30 320i要厉害不少。
此外朱丽叶还有引以为豪的LSD限滑差速器,碳纤维传动轴提供,作为一个即将买3系的人,这样的卖点无疑颇具吸引力,加上平民法拉利的坊间流言,进入中国时可谓来势汹汹。
事实上,朱丽叶似乎是近几年里最接近3系的车型,得益于品牌多年来对于运动的坚持,朱丽叶同样拥有采埃孚8AT变速箱,并且和同时期的3系相比,有着更低的涡轮迟滞,以及更高级的底盘滤震性,加上那桀骜不驯的不随方向盘转动的换挡拨片,朱丽叶也算另一位个性的宝马了。
所以种种优势的加持,朱丽叶满怀信心地要冲击3系的一哥地位,但无奈,由于品牌进入中国不久,所以在售后维修方面有着不小的成本,和玛莎拉蒂一起做保养,可能是朱丽叶车主的喜和悲吧。
而且更致命的一点是,对于追求运动的朱丽叶,防滑系统居然无法完全关闭,所以对于漂移爱好者,实在是感到惋惜。其次就是空间的问题,由于并非加长轴距,保证了原汁原味的操控,但是和3系那样同时提供标轴和长轴而言,在家用这一块市场,朱丽叶就失去了优势。
凯迪拉克CT6——一块钱换购宝马5系
前几年,你一定听过这么个故事,宝马5系加1块钱换购凯迪拉克CT6,没错,又是凯迪拉克,当年CT6上市时,据说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宝马5系一手车,2.必须是F18 5系,3.里程数小于8万公里,车况良好。由此看来,就是你们5系车主不能用上了年纪的车,也不能用事故车来将计就计换CT6,还必须得是被CT6吸引到了,才心甘情愿去换购。
想当年,小编走进新天地看到泡在鱼缸里的CT6,着实被这营销手段佩服,作为一款定位中大型车的CT6,用对刚5系这款老牌畅销车的方式无疑是最简单直接的,首先入门的动力就达到了241匹马力,350N·m最大扭矩,这一点肯定是比起525Li有优势的,而在配置方面,CT6还提供了34扬声器的BOSE音响,那种享受也是蛮不错的。
但最终,CT6同样以大促销的方式拿下了销量,曾经一台中高配的CT6买下来要比同期配置接近的530Li便宜好几万,由于上到了中大型车这一级别,很多人更加看重的是品牌,虽然凯迪拉克经常被列为豪华品牌,但是在BBA面前,始终经不起风吹。
毕竟5系这么多年打下的江山,岂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而且除开品牌实力来讲,5系本身的操控性,8AT变速箱,全新的内饰设计等等,同样是吸引人的地方,而且相较之下,对于一台力求沉稳低调有档次的中大型车,CT6的设计又过于张扬了一些。
为什么这些年PK宝马的车多起来了?
熟悉宝马的朋友知道,在很久以前,宝马就将驾驶定调为品牌的灵魂,早在3系诞生的70年代,驾驶乐趣的标语就被写进了E21的宣传画报中。但似乎这几年来,宝马被拿来PK的场景更多一些?
“le plaisir de conduire”,即“驾驶之乐趣”
多年前,私家车还属于比较稀罕的东西,所以更多时候是品牌提供什么,消费者就能得到什么,但现在由于购买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且逐渐趋向低龄化,所以品牌又必须得反过来,更多地去倾听消费者的声音,而不是固执己见。
以前的宝马,就是极致运动,奔驰就是豪华拥趸,奥迪就是官车形象,凯迪拉克就是美式肌肉范儿,而今,市场需要汽车又更加具有美感,更年轻化,更科技的配备,所以甚至于奥迪这样常年老干部形象示人的品牌也开始采用了全新的未来战士般的设计理念,一改以往沉闷形象;而奔驰放弃了曾经提款机式的中控区,加入了立式屏幕,MBUX等科技配备,目的都是为了向这个消费更加多元化,更加年轻化的市场靠拢。
而宝马正好就占了优势,曾几何时,人们埋怨宝马的粗犷和过于运动,如今,人们又开始怀念这种感觉,从宝马本身的蓝天白云车标,到“悦”理念的提出,再到如今夯实年轻化品牌形象的做法,无一不契合了当下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但同时你能发现,宝马会被人拉出来比动力,比豪华,比性价比,但是绝对没有一款车拿出来说可以比掉宝马的一切优势,而宝马自身的优势,便是“均衡”,宝马的大多数车型,虽然不是同级别动力最强的,但也是动力与传动匹配得最好的,同时,宝马还提供了标准轴距和长轴距车型的选择,让你在拥有灵活操控和聪明的动力匹配下,还能兼顾到家用的情况,这一点对于中国车市也更加吃香。
写在最后:
人无完人,车无完车,宝马单论某一特性,很可能不是同级别最好的,但不可否认,宝马有着同级别中更为均衡的表现,更为细节的处理,就像你打开宝马的发动机盖,看到为了平衡车头重量而靠近乘员舱放置的发动机,打开行李厢看到为了50:50配重比的后置电瓶,观察车辆看到为了操控提升而采用的前轮内束角,后轮内束角设定等等。
如果你买一台车,下车后不会回头看上两眼,那就一定是买错车了。而买了宝马之后,就不止是回头看一两眼了,而是会一直看着TA,会感谢最初的决定,这种感觉不是马力的堆砌,科技的叠加,配置的增多可以替代的,也许正因为宝马不够“完美”,所以才总是被拿来PK吧。
你会选择宝马,还是那些跟宝马PK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