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刚刚过去,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原本认为某些大批量出现质量问题的车企却并没有上榜。其实这也不能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毕竟他们要管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在本次央视曝光的汽车投诉案件中,只有大众途锐车型一家上榜,剩下的便是其它领域的案例。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我的车出现这么严重的质量问题,3.15没能顾全的话,那自己不就倒霉到底了?其实并不是这样!除了国家部门的主动介入外,当自己的爱车出现非人为因素引发的质量问题时,还有很多方式可以维权!下面就为您一一道来。
中国已经是汽车消费第一大国,汽车推陈出新的速度已经是过去的几倍还多,这种环境下,大批量上市的新车难免会因为“赶工”或是“销售国水土不服”的原因产生某些质量问题,能在3.15上曝光的都算是大事件了,很多不影响正常驾驶的小问题或者是瑕疵问题,仅靠3.15肯定是管不过来的。这个时候就只能仰仗自己的能力了......
维权路上有政策做靠山
首先,针对汽车质量问题最直接的就是可以依靠汽车“三包”法。何谓“三包”?指的是因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对其进行包修、包换、包退的规定,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在“三包”中针对汽车有这样的规定,在包修有效期内,如车辆存在质量问题的,可以免费享受车辆维修服务;在行驶途中出现故障无法继续行驶,4S店需要派人到现场进行维修。其中产生的拖车费用、修理时间超过5天等情况,4S店也应予以相关补偿。自汽车“三包”规定颁布以后,汽车厂家与经销商在所售出汽车产品的质量问题的解决上得到有效的约束。
有问题先行与4S店协商
当新车出现质量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与经销商(4S店)协商解决,这种方式对消费者来讲是最为直接的方式。很多人感觉4S店会推脱问题,其实很大比例上当汽车出现质量问题时,4S店一般都会主动帮客户处理好,毕竟这部分是车企买单。
谁也不想买到问题车,但是,如果你“点正”偏偏问题车就让你碰上了,这时候,首先要和厂家、4S店积极沟通,看能不能通过沟通就把问题解决。
学会利用证据让对方信服
正所谓“空口无凭”,仅凭一张嘴显然是徒劳的,尤其是隐形问题。为了增加赔偿的砝码,在我们与厂家和经销商协商前,可以事先收集一些证据,以此用来清楚地阐述汽车不能正常使用的原因,并听取互相意见和想法,共同协商解决的方法。
如果经销商仍然不认账怎么办?
虽然双方协商是解决争议的最好方式,但是有些时候也会出现汽车厂家与经销商不认账的情况。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得自己的合法权益。绝不能因此受挫而气馁,这时消费者一定要坚信,只要责任真的在厂家或经销商,就一定能够通过一些渠道得到解决。
向汽车厂家投诉
如果爱车遭遇的问题比较严重,在多次辗转经销商处仍不能解决问题时,车主可以直接拨打汽车厂家的投诉热线,让厂家出面协调解决。虽然厂家会将问题重新反馈回经销商,但厂家依旧会起到督促解决的作用,处理问题的路也就更宽。
向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
当出现消费者与汽车厂家或经销商发生难以解决的争议时,我们首先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当地的消协、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请求出面调解来解决相关的纠纷。
当经销商与汽车厂家都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时,车主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及有关行政部门会针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以调解为主的形式处理案件。经过消协与有关行政部门的调查之后,会对争议双方进行调解,寻找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辅助剂—借助媒体力量
问题遭冷漠不予解决的,可通过媒体舆论的传播,将带给汽车厂家以及经销商很大压力,因此不得不出面表态或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要提醒消费者的是不要碍于颜面就不愿借助媒体的力量,只要是能通过正当方式维护合法权益,我们都应该尝试。
社会舆论的压迫,一般车企承受不起。
这些都是在比较理想状态下的维权,但是,往往事态的发展不由消费者控制,这个时候,也可以求助媒体,扩大影响力,同时,收集具有同一问题的车主,一起来维权也尤为重要。不过,不管如何维权,积极沟通都是第一要义。
最强计—申请法律程序
当遇到消费者协会与相关媒体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建议车主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仲裁与诉讼程序过程复杂,会消耗双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是仲裁结果和诉讼判决对当事方具有强制约束力,双方必须遵守,这也是解决争议最强有力的手段。
在提起诉讼之前先充分取证,尽可能保留所有相关证据,包括照片、损坏的零配件,维修记录及维修记录记载的故障原因分析等等,如果有条件的最好请专业律师帮助维权。诉讼过程中在做到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应积极配合法院做好举证工作,涉及需要鉴定的及时向法院提供相关鉴定机构的名单,并配合鉴定机构的鉴定工作,这样会使诉讼程序更顺利,更快的进展。
学会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有疑问的要询问清楚。汽车使用说明书也有相关的说明,消费者可以仔细阅读汽车的相关信息。另外,对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必须写入合同,这样才能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此外,消费者应重视一些细节,如交车方式、地点、时间等;购车合同中要特别注意明确违约责任,要约定解决方式和违约金额;确认销售方的印章名称与购车合同、发票上的名称三者必须保持一致。
买车前多看综合评价
另外,买车之前建议消费者不妨多泡泡论坛,找找即将购买的车型有没有什么通病、有通病如何解决等,尤其是那些车辆长久使用后的车主作业。先行做到心中有数,当车辆发生问题后也不至于会有被动的感觉,先做做功课一定没有坏处。
写在最后,由于取证难、鉴定难、沟通不畅、投诉无门等众多原因, 让很多车主在维权时产生一种无望的感觉。其实,以上所提及到的这些因素,并不是真正造成我们维权难的原因。车主们之所以感觉维权困难,主要还是由于其自身对维权渠道缺乏了解,以及不善于利用法律、舆论等武器来捍卫自己正当的权利。